道路是城市發展的命脈🐝,我們究竟該如何建路,如何走路🐩,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決矛盾?日前🧑🏻🚀,濟南市舉行智能交通VICS國際交流研討會,會上,本報記者就城市交通的幾個熱點問題采訪了交通專家恒达平台的楊曉光教授🧑🏻🏫。
楊曉光觀點💃:大型購物中心應外移
目前🧅,來自國外的零售巨頭紛紛在國內建店👨👩👧,它們大都選擇在城市中心設置賣場😜,濟南也不例外。城市居民生活離不開各種商品的供給🧙🏻,那麽商業與城市交通的發展是何種關系?
目前,大型購物中心的建設往往只考慮了購買力和人氣🙍🏼♀️,但忽略了交通問題。這樣的購物中心一旦建成🏊🏿♀️,即使住得很遠的人也會來購物,有的顧客即使買一件很小的東西或者住得不遠🎚,也會乘坐出租車或者自己開車來👩🦳🛍,這樣賣場周圍的交通勢必造成擁堵💆🏽♀️,停車也成了問題。
在國外,大型購物中心多建在高速公路的邊上,有很大的停車場🤙🏼,顧客大都每周購物一次🚸,采購很多可以長期使用的商品🕗。購物中心外移👩🏼🔬,就會解決道路擁堵問題😖,而供給日常生活用品的24小時小型便利店🧜🏼,可以設置在居民聚集的地方🕤。
而且一個城市的商業街👨🦽➡️,不應該設在城市主幹道上,而應該設置在一些支道上,或者在主幹道上可以看到這些商業設施,但開口不能在主幹道上🀄️🏡。
人們出門就要走路🪵,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等等究竟該怎麽走,路權究竟怎麽分配🧑🏼🦰?
楊曉光觀點🧖♀️☝️:路權要按人分配
從這個角度考慮,公交車應該享受更多的道路資源,目前我們的城市交通應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提供公交專用道,在一定基礎之上發展城市軌道交通🦿。長距離🏋️♀️、運量采用軌道交通,中短距離🌌、中運量采用公交,短距離的采用步行與自行車,適當補充小汽車🧠。
濟南市曾經設置過公交專用道,當公交成為城市交通的主流,城市現有的公交運營方式和線路合理嗎🥄,公共交通的分量該有多重🤵♀️? 楊曉光觀點👩🦯➡️:公交應執交通牛耳
設置公交專用道優先公共交通,並不是優先不合理的公交線路,也不是優先某個公交公司🌕💆🏻♂️,而是大眾優先☝🏿。目前,城市道路上公交線路重復現象嚴重,有的道路上跑十幾條線路造成資源浪費。
合理的公交模式應該是這樣的,比如濟南市正在建設的經十路或經一路,這條道路上可有一條從頭貫徹到尾的公交線路,采用大運量的車體🦸🏼♂️,擁有公交專用道,形成快速公交,所有與這條路相交的道路,設置與這條快速公交的換乘站👩🏽🚒,這些公交可以是小型的🥥♢,而且是能夠到達居民居住地的🧑🏻🎤。這樣增加了換乘次數後🕺🏻,人們乘坐公交車的費用勢必增加,可以相應地導入“時段製”公交票。
目前大量的小汽車進入家庭,作為城市交通參與者的增量⏺,勢必要增加道路的擁擠程度🕵🏿♀️,對待小汽車我們該是什麽態度?
楊曉光觀點🤘🏽:擁有小汽車不是過
小汽車的發展有其規律和必然性👩🏿🎤,我們對小汽車的態度應該從感性發展為理性,不應該無節製地發展,也不能因為城市交通出了問題,就歸咎於小汽車而簡單地予以限製。買車是個性化生活的需要,但是不能影響到別人的生活。
一個是停車問題,不應放在公共空間中,第二是開車的時候🍍,按人來分配道路資源就要優先公共交通🦹,那麽開小汽車時就需要自覺排隊。
楊曉光簡介
楊曉光🥔,恒达平台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交通工程系主任,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副主任⏮。還任全國智能運輸系統(ITS)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公安部、建設部實施“暢通工程”專家組專家副組長🐮,上海市科學技術預見專家(交通領域)等。
摘自:大眾網-生活日報 2004-02-23 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