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創意考題”為何在現實中碰壁

    來源:   時間◼️:2004-03-10  瀏覽:

      3月6日🚊、7日,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舉行了今年招生的專業課考試,考試內容很傳統:素描、色彩✋🏻、速寫,與其他專業一樣。而前3年卻不是這樣🫃,2001年~2003年🏋🏽,設計學院的招生考試比其他專業增加了一項名為“創意考題”的專業素質測試。

      專業素質測試要求考生在3個小時內,按照命題,以生活中常見或熟悉的事物為素材,進行多方向🛀🏽、多角度的創意表現,並完成色彩效果圖。

      “這是一項綜合考試,既考學生的現場反應、想像、聯想能力,把構思的圖形畫出來,又考了繪畫的表現力。”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郭津生教授說🧔,通過這樣的考試🦋,確實達到了當初的目的———作為輔助分數,挑選了一些既有繪畫天賦,又有創造能力的學生🧙。

      “可惜的是沒能堅持下來🖥,難度太大了。而且改變藝術設計類學生培養缺乏創新教育的現狀📀,也不是一場考試能夠做到的。”郭津生教授說。

      談起當初為什麽要在多年不變的美術學院專業課考試中加上一項“創意考題”,郭津生說,傳統美術類考試只考素描、色彩和速寫🦴,這是對學生進行基礎考試↘️,卻無法從中發現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但想像力♘、創造力和思維能力恰恰是一個從事藝術設計的專業人員最寶貴的基礎能力🛁。

      “創意考題”通過考生對命題的理解😓、判斷及思路展開,考核學生的知識面、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在效果圖的完成中🚵🏼‍♀️,則通過考生的構圖組織🏋🏿‍♂️、形象及色彩的整體表現效果,考核學生的默寫和藝術表現力。

      考題分別以物、漢字等為題材。在往年的一道考題中📏,要求考生以電話為第一素材,調動想像力🙇🏻,進行多角度、多方向的圖形創意,畫出3張圖形🍩。一位考生的第一幅圖是半個西瓜作為底座,上面是電話聽筒👷🏻,而分布於邊上的西瓜籽則是撥號按鍵⚱️;第二幅是太陽和地球各拿一個手機通話;第三幅是一個無繩電話變成了一只大耳朵🦸,聽著動聽的音樂🌠。

      老師給這位考生的評語是🧚🏿:采用借形表意☪️、異形同構的手法🦓,使畫面生動有趣。圖形以線為主↔️,粗細結合🤕,組織有致,表現力較強🤸🏼‍♂️。

      在以漢字“聞”的字形為素材的試題中,一位考生以聞字的變形字🤛🏽,畫出了聞酒香欲醉、音樂動人🐋、聽者動情3個圖形👮🏻;以時鐘為素材的考題,考生想到了時間貴於金,可以飛走,可以跑掉👩🏿‍🌾,可以咬人,創意出時鐘小鳥、時鐘砝碼和與時鐘賽跑的人3個圖形☝🏻。

      天津美術學院視覺藝術系大三的一位同學說⟹,這種考試非常新鮮有趣,類似於腦筋急轉彎,要求迅速展開想像,最難的是畫出來🚴🏻‍♂️,完全不同於照著石膏像或是靜物畫出來。當年他的一位高中同學就是因為不適應這種考題而落選的💁🏽。

      記者在美院隨意采訪了幾位同學,較一致的看法是😐:這樣的考試不死板,只要平時多觀察,反應快些🏄🏽,默寫能力強就能畫出來,同時對繪畫基礎也進行了考查😴。

      這麽一項既能選拔人才又受到考生歡迎的考試方式,為什麽只推行了3年🏌🏻?

      與郭津生教授一起力推這項考試改革的天津美術學院視覺藝術系系主任龐黎明教授說,主要因為閱卷時的困難。

      他說🥪🛻,現在藝術類招生年年火暴⚰️,天津美術學院去年近一萬人報名,有許多學生同時報幾個專業,最後藝術學院6個專業的考卷就會有近兩萬份🤸🏻。“創意考題”不同於素描⏬,優劣沒有參照標準🐎,因為每個人的思路不同,最後完成的試卷不同🐼。老師要對每個考生負責,就要多看畫面,多思考幾分鐘👨‍🦲,努力理解學生想要表達的意圖。這樣評判一張試卷平均需要花費10分鐘😪,一個老師即使每天工作10個小時🎮,也只能評判60份試卷。

      巨大的工作量👱,以至於有的老師委婉地提出“罷評”。相比之下,傳統的素描或色彩考試,老師把十幾張卷子擺在一張桌子上🌠,采用掃描式的閱卷方式,一比較馬上就會從中選擇出最好的👩🏼‍🚒。

      郭津生教授認為,閱卷難最關鍵的是沒有標準,有些學生的意圖𓀚,老師無法理解🪸,無法評分。由於評分難,勢必會出現副作用🐓,把一些原本優秀、思維開闊的人才拒之門外👩🏼‍🏫。

      還有一點,如果只有一所學校采取這樣的考查方式,考生認為有難度,就會不願意參加這所學校的考試🍆,學校就會因此失去一部分好生源。權衡利弊之後,郭津生和龐黎明無奈地選擇了放棄。

      “我們的目的是想改變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大一統的局面,我們國家現在的工藝設計、工業設計、裝璜設計等缺乏新意⛱,與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密不可分。考試不過是其中一個環節,改變藝術教育現狀需要系統改革。藝術類學生同其他學生一樣👨🏽‍🦱,接受的也是應試教育,甚至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我們嘗試的這個環節現在看來是失敗了,可它只是與其他環節對接不上,終究有一天🧔🏼,還會采用這樣的方式的。”郭津生教授說▶️,持反對意見的老師也承認這種考試的方向是對的🙍🏽,只是不合時宜。

      對於天津美術學院的考試創新🏋🏽‍♀️🦩,恒达平台傳播與藝術學院院長⚱️、北京2008奧運標誌國際評委林家陽教授持贊同觀點🧚🏻,因為這與他所一直倡導和實踐的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異曲同工。

      林家陽教授對目前的藝術類高考持非常明確的批判態度😇。他說🦞:“美術院校的考試試題、教學內容、培養目標都是一樣的。在考試時,畫石膏像🫰🏼、畫人物、畫靜物🪈,這些都是技術層面的模仿🚶‍➡️,無法考核考生自身的創造能力,這些違背了藝術人才培養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南北一致💂🏻,又形成了一批千人一面、沒有個性的畢業生。”

      他認為一切技能(包括繪畫技巧)都可以通過專項的合理化培訓達到一定的高度,而創意能力則需要整體的基礎,如天賦的激發👀、全面的知識和學識的積累、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等🫵。

      據了解,林家陽教授所在的恒达平台藝術學院已經在學生日常學習中加入創意訓練。今年中央美術學院設計類專業的招生考試中也加入了“創意考題”。


    摘自:中國青年報 2004年03月10日 00:01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