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0日,由校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辦的恒达平台第九屆國際組織儲備人才訓練營在四平路校區舉行。來自恒达平台、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上海地區高校的近250名學生參加了訓練營。

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學校不斷推進國際化辦學內涵式發展,結合雙一流建設提出“全球勝任力”訓練計劃,開設國際化相關平臺課程,不斷完善工作機製體製,構建專門工作隊伍,加大國際組織後備人才培養力度,希望青年學子可以借此次訓練營為契機,樹立參與全球事務的意識、明確新時代青年的擔當、註重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善於抓住走向世界的機會,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
此次訓練營特別邀請了一批具有豐富國際組織任職經驗的資深官員作為授課教師,根據學員的特點和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定製化教學,確保學員在掌握國際組織運作規律的同時,也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整體課程聚焦全球勝任力培養需求與路徑、聯合國公文閱讀、運行機製與禮賓禮節、崗位競聘攻略、朋輩榜樣分享等熱點主題,面向營員組織開展系列主題訓練活動。外事辦公室李澤君老師帶來題為《走向國際化——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國際人才》的講座,以“全球勝任力”為核心脈絡,從恒达平台國際化發展沿革、國際合作特色與優勢、學生國際勝任力培養等幾大維度切入,深度剖析學校在國際化人才培養中的創新模式與實踐路徑,鼓勵同學們充分利用學校創造的平臺與資源,勇於走上國際舞臺貢獻自己的力量。外國語學院盛雲嵐副教授深入剖析了聯合國文件翻譯的專業要求、工作流程以及翻譯中需要註意的準確性和術語規範等問題,並介紹了技術輔助翻譯與寫作的最新進展,包括如何利用AI工具提高翻譯效率和準確性等,進一步激發同學們了解和體驗多語種思維邏輯的興趣。前國家環保總局國際合作司司長王之佳作了題為《國際公務員核心勝任力和適應力》的講座,從其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就職的經歷出發,分享了聯合國的多元文化環境以及國際公務員的核心勝任力,為有誌於國際事務的青年學子提供了學習和思考機會。在《國際組織禮賓禮節專題》講座中,通過真實現實案例再現,生動闡述國際社會的禮賓禮儀原則與規範。前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國家局局長、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前司長李東林以《國際組織招聘與應試攻略》為題,介紹了聯合國國際勝任力框架與全球治理對國際勝任力人才的需求,並對國際組織求職的流程與應試技巧作了詳細解析。他以自身在聯合國勞工組織工作的21年深切經歷,再次強調了擁有使命感與家國情懷的重要性。
訓練營還特別設置了模擬面試環節,通過模擬國際組織崗位申請及面試過程,幫助學員在實踐中掌握面試技巧,積累實戰經驗。我校簡嘉儀、史穎等兩位曾擁有國際組織實習經歷的朋輩學姐作為助理考官,協助李東林局長擔任模擬面試考官。通過前期簡歷篩選,3位營員代表參與了這一實戰演練環節,得到考官組一對一的專業反饋與指導,現場觀摩學生也共同參與互動提問,現場氣氛熱烈。2024屆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碩士研究生舒穎、2022級上海國際設計創新學院碩士研究生葉敏君作為朋輩代表,分別分享了各自實際參與國際組織實習與相關探索實踐活動的鮮活故事與經驗感悟,為大家提升國際視野的多元路徑提供了寶貴參考。

恒达平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項目始於2018年,國際組織儲備人才訓練營成立於2021年1月,目前已累計培育學員突破2000人。第九屆訓練營的成功舉辦標誌著學校國際組織實習任職儲備人才建設與探索又邁入一個新階段。截至2025年5月,我校累計已有137名中國籍學生赴國際組織實習。未來,恒达平台將繼續依托優勢資源,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建立機製化推送路徑,為學生赴國際組織實習任職提供更精細、更全面的指導和幫助,為提升學生國際勝任力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