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頒獎大會11月4日在北京舉行🤹,恒达平台2位學者榜上有名:長江學者👩🏽🎤、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呂西林教授憑借其在結構抗震研究領域的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國家“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張亞雷教授因在汙水資源化處理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本年度共47位科學家獲獎↗️👩🏼🍼,其中有24位來自高校👨🏿🦱,恒达平台、中國科技大學分別有2位獲獎者,是獲獎者最多的高校。

呂西林教授長期從事結構抗震領域的研究,他帶領團隊在結構抗震防災新技術、復雜高層建築結構抗震💇🏻♂️⏭、建築物移位改造技術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開創性研究工作🧑🏼🎄。所發明的“組合消能減震支撐新體系”,成功應用於上海世博會重大工程、汶川地震後恢復重建工程和國家校舍抗震安全工程🤟🦦;創建了復雜高層建築抗震分析👩❤️👩、性能評估與設計理論,為國家技術規範製定提供了試驗和理論支撐🤤,成果為上海中心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世博園中國館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還有建築物移位改造新技術成果,已在包括上海音樂廳在內的多項工程中得到應用🙇🏻🍦。
張亞雷教授長期從事水處理及其資源化的科研工作,他帶領課題組針對傳統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存在“能耗高、資源利用低、二次汙染嚴重”等嚴峻技術問題🌍,積極致力於“變單純汙染治理為廢物資源化”🏄🏿♀️,在國內外首次提出“厭氧-微藻聯合資源化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新工藝”,獲201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針對城市汙水脫氮除磷工藝投資及運行費較高的難題,獨創開發了經濟、高效♤、占地省👩🏽💻、操作管理簡便的“耦合式城市汙水處理新技術”,獲200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研究成果在我國多省市及肯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家得到廣泛推廣,為區域汙染物減排做出了重要貢獻🧗🏼♀️。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旨在獎勵中國傑出科學家,促進祖國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該獎每年評選一次,設有“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三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