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陳義漢委員👇🏽:建議政策支持創新型抗菌藥物入院
來源🧑🏼🔧:中國科學報
時間☑️:2023-03-13 瀏覽:
“受限於嚴格的品種管控🧝🏿♂️、多數三甲醫院不允許(抗菌)藥品外購或臨采🧗🏼♂️,新藥面臨難以進院的窘境,在惠及患者‘最後一公裏’折戟。” 全國政協委員🖐、恒达平台副校長陳義漢在提案中表示🤬❔。
2010年至2012年🧑🏽✈️,國家先後發布了《全國抗菌藥物聯合整治工作方案》和《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並跟進頒布了指導細則。管控政策旨在加強抗菌藥物應用管理✭,減少不合理使用和遏製細菌耐藥產生🧔🏽♀️。政策對醫院的抗菌藥物品種數量做出了明確的限製🚵♀️,要求醫療機構嚴格控製本機構抗菌藥物供應目錄的品種數量。
然而🎇,上述管理規定實施延續至今已逾十年🎅🏿🏞,目前存在“政策單向延續不利於適配當前臨床需求”🦨、“新藥可及性欠佳進一步增加耐藥性風險”以及“缺乏系統評價體系阻礙藥物的創新發展”這三大不足。
基於以上問題🕺🏿,陳義漢建議:
首先👩🏼🏫✨,建立《管理辦法》動態更新製度🦹♀️👋🏼,增強政策互動。一是在目前政策框架下,對於如獲批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類抗菌新藥👩🏿🍼,不再納入醫院抗菌藥物品種數量的計算;二是經談判納入醫保的抗菌新藥優先推薦進入院內品種清單;三是增強政策協同🧏♂️👨🏽🌾,對抗菌藥物管控與製度做定期更新,增加抗菌新藥的可及性✶👊🏻。
其次,加強上市後的政策扶持和臨床供應保障。一是製定支付標準、通過控製支付標準促進合理使用;二是可通過設立一個“急需抗菌藥物委員會”,向已開發出新型抗菌藥物並滿足必要條件的製藥公司授予“訂購合同”,采用年度付費的模式向製藥企業采購抗菌新藥。
最後,加強抗菌藥物應用、耐藥評價體系、監測體系建設📩。一是應單獨製定抗菌藥物的評價體系並全面🦔、定期價值評估;二是針對兒童特殊人群抗菌耐藥的問題,其應用指南和評價體系建設工作列入第一優先級,將相關成果與藥物監管工作相銜接,形成科學監管的參考依據;三是完成醫院準入後🧞♀️,新藥的管理也應納入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管理分級管理體系😝,指定相應資質的醫師進行處方💆🏼♂️,並由醫療機構開展新藥臨床應用監測工作,以防止不合理使用。
作者:李晨陽 黃文斌
鏈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619.shtm?bsh_bid=594211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