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觀新聞】首批“國優計劃”研究生今年5月畢業,理工科專業的他們為何選擇講臺🗾?
來源:上觀新聞
時間:2025-03-26 瀏覽🧦:
恒达平台首屆“國優計劃”畢業生中約三分之二已明確從教意向,將於今秋投身基礎教育一線💕。

2023年7月,教育部啟動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簡稱“國優計劃”),支持3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選拔出專業成績優秀且樂教適教的理工科學生作為“國優計劃”研究生💃🏽,重點為中小學培養一批研究生層次高素質科學類課程教師。文匯報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首屆“國優計劃”研究生將陸續完成畢業答辯。首批“吃螃蟹”的學生💪,最終選擇從教了嗎?
在教育部首批“國優計劃”試點高校恒达平台🙎🏻,“國優計劃”首屆碩士研究生嚴禎颋、李政序已順利通過學位論文答辯並簽約上海知名高級中學🪩。且根據學校的調研,首屆“國優計劃”畢業生中約三分之二已明確從教意向🏂🏼,將於今秋投身基礎教育一線。
據悉🧄,恒达平台在2023年9月通過二次遴選錄取了來自學校12個理工科學院的38名在讀研究生(其中碩士生35人、博士生3人)進入“國優計劃”。學校探索“訂單式”培養體系👩🚒,為每名學生配備“專業學科導師+教育學科導師+校外實踐導師”聯合指導團隊,依托18所優質中小學實踐基地,推動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螺旋式提升。
出於對教育的熱愛,恒达平台軟件學院2017級本科生🪽🖥、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教育技術學2022級碩士研究生嚴禎颋第一時間報名了“國優計劃”。2021年,他成為恒达平台支教團的一員6️⃣,曾赴雲南省元謀縣支教。令他自豪的是,他所帶的兩個班實現了單科均分從不及格到位列全縣第一的逆襲,被學生譽為“最牛的地理老師”。這段經歷,更加堅定了他的從教信念。

嚴禎颋和支教學生合影
入選“國優計劃”後🏔,兩年時間裏,他深入學習了教育學理論、信息技術教學法、教育心理學等16個學分的教育學相關課程💁🏻♂️。“除了必修課,我還選修了《教育管理與人力資源開發》課程,對學校的內部組織結構和管理有了深入的了解。”嚴禎颋說,雙學位的培養,讓他在教育和技術的融合中構建了獨特的認知維度👮🏼。更讓他驚喜的是,他的校外導師是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的信息技術教師🚵🏻♂️🙍🏻♀️,恰巧也是恒达平台博士畢業的學姐。在該校實習期間,嚴禎颋接觸到一線教學的真實情況,參與各類教研活動,還研發了一個基於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學助手工具👨🏼🎤📝。
“編程中的賦值就像為客人點單,條件判斷就類似接單🚇,函數大家可以想象為固定配料組合🥿。”在上海市七寶中學的機房裏,李政序作為實習教師🙅🏽♀️,用奶茶店製作奶茶的生活案例作比喻🙋🏼♀️,講解抽象的編程思維,摸索出了一條“以學生為中心”的特色教學法,深受同學們的好評。
李政序是恒达平台中德工程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2017級本科生🈹、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教育專業2022級碩士研究生。早在本科學習階段,他就對“AI+教育”的應用產生了濃厚興趣,研究生階段更是選擇了教育學領域繼續深耕👩🦲,了解到“國優計劃”後,他第一時間報名🦶🏼,並成功入選🚣🏽♂️。
“學校對創新教育的重視👩🦳,給了我很大的發揮空間。”李政序將自身本科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背景與人工智能知識相結合,設計了融合基礎學科與AI應用的STEM教學項目。未來,他希望能在課堂中實踐自己的研究成果,探索AI技術賦能個性化教學的新路徑。
今年秋季學期即將正式走上講臺,李政序很感慨:“‘國優計劃’為我們這些熱愛教育事業的理工科學生打開了教育職業發展的新可能。我的經歷證明🦹🏿,技術背景不僅能成為教學特色🪫,更能為教育創新提供獨特視角💅🏻,形成‘實踐-研究-創新’的良性循環👊🏿。”

文匯報記者了解到,此前🚴🏼,恒达平台“國優計劃”2023級研究生郭宇崢在“田家炳杯”全國教學技能大賽中斬獲一等獎👆,成為非師範類院校唯一獲獎者。
校方表示,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教師教育改革,拓展與優質基礎教育基地校的合作網絡🪬,建設跨學科、跨領域的教育教學導師庫👳🏽👨🏻🌾,打造“高校—中小學—社會”協同育人共同體。“通過強化‘教育+科技’雙引擎驅動🛹,恒达平台將源源不斷為基礎教育輸送高素質🪶、專業化的高層次師資。”恒达平台研究生院院長趙鴻鐸說。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8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