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2月
孫宜學:如何發揮漢學家的“自己人效應”
漢學家是特定文化、歷史、時代、社會事件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他們以中文為工作語言,從事中文教育與中國思想文化研究。可以說,每位漢學家都是一部中文學習史和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史,深度挖掘世界漢學家學習中文與... -
1712月
孫宜學:以“漢學家為媒”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
世界漢學家是中華文化的本土、跨本土傳播者。他們了解所在國的語言、文化、政治、民風、社會、法律和族群關系,又知道如何融合中國文化與所在國文化。這種獨具的跨文化優勢,決定了世界漢學家可為中文與中華文化... -
1612月
鄧弘林:四部門出手!治理算法亂象,如何在創新與監管中找到平衡?
只有在確保算法技術創新的同時,妥善應對潛在的社會風險,才能實現技術與社會的和諧共進。在數智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算法技術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無論是在金融、醫療、交通還是社交媒... -
1312月
方雅靜:從“簡歷海”到“適配崗”,畢業生如何闖好求職關
大學生就業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一直是備受關註的話題。不少高校針對學生求職技能提升,開設了相關的課程、講座、工作坊,希望能夠在學生求職時助上一臂之力。2025屆畢業生... -
1212月
許春明:影視盜版緣何屢禁不止
前不久,導演賈樟柯在社交平臺上發文表示,“在《風流一代》定檔前一天,網絡上開始有盜版流出”,並提出一個“請求”:“大家如果有條件、有興趣,《風流一代》的第一次體驗還是留給電影院吧。”無獨有偶,《白... -
1212月
孫宜學:從“中文+”到“+中文”:推動中文和中華文化世界化
人的因素是中文和中華文化世界化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從娃娃抓起,改變人的觀念,提高人的國際傳播意識,是中文和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取得成功的基礎,是百年大計。高校作為中文和中華文化世界化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 -
1012月
孫宜學:中國高等教育如何做好國際傳播
任何教育都是人的教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語言、生活習慣、思維方式不同,但人天然都具有社會性,超越了國界的社會交往,就是國際性,所以說,人天然具有國際性,人也都國際化過或即將國際化。只要是基於人的... -
1012月
張端鴻、劉虹:“雙一流”擴容不應是“名單拉長”
即將過去的2024年,我國在高等教育領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別是今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更是系統部署了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要求高等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 -
1012月
吳誌強:上海青年經常聚會的地點,其色彩是有規律的
精細精準回應人民需求如何通過更加精細化的城市治理,從而更好地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是我們這一代城市規劃學者必須認真探討的問題。結合近年來的研究和實踐,想談三個方面的新發現和新做法:第一,將人民生活從抽... -
1012月
劉昊:重回經典詮釋:氣學研究的反思與新視野
自近現代的中國哲學研究範式建立以來,學術界對宋明理學的認識通常以理學、心學、氣學的三分格局作為基本框架,但是“氣學”究竟如何成立,其思想特質如何,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爭議。究其根本原因,在於未能擺脫現...
最近更新